close

天主教靈醫會惠民醫院/陳仁勇醫師

 

此種癲癇約佔兒童癲癇發作的五分之一,主要的特徵為學齡前或學童年齡的小孩,在腦中心溝或外側裂一帶,有單側或兩側性的局部性癲癇發生焦點。臨床上病童很少有神經系統或精神障礙,經仔細的病史與各種神經系統之檢查,大都無器質上的病變。由此看來此種癲癇似非腦部病變所引起,而是一種兒童發展時期腦部之機能性障礙所引起之癲癇發作。

 

臨床特點

  1. 發病都在313歲,最常見為69歲。發生症狀以臉部及肢體之局部抽動為主。
  2. 大都無罹患神經系統的疾病(少數在嬰兒期有出生時損傷,腦膜炎與發熱抽搐),且無進行性腦部病變。
  3. 腦電圖異常波出現於外側裂或中心溝之周圍領域。但有些孩童雖然具有這種異常腦波,臨床上並無癲癇發作。臨床的發作頻度及其預後與電腦圖之異常程度並不平行。發作次數通常不多。
  4. 預後良好,到青春期左右時,腦波正常化而且臨床的發作也完全消失。
  5. 約三分之一的小孩之家人有相同的症候。

 

發作特點

  1. 發作型:其特點以臉部或口腔喉嚨肌肉之間歇性抽躍發作為最多,諸如流口水、喉聲、嘴巴之奇異運動與異常感覺,下顎之收縮、舌頭運動困難、窒息感與吞嚥困難等種種症狀。有些病人有突然說不出話的發作症狀,發作時多少都伴隨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。
  2. 發作時間:睡眠時發作較多。病人常被口腔部之局部性運動與異常感覺所驚醒,有的隨之有大發作,因而前段之發作症狀常沒被人發覺,病人自己亦常忘記,故常誤為睡眠期之大發作。覺醒型發作較少。
  3. 發作次數:通常不多,間隔不定,如經服藥則次數更少。

 

腦電圖的特點

(1)    背景腦波大都正常,少數有徐波稍多的現象。

(2)    棘波或棘徐波叢大都出現在外側裂或中心溝以及其周邊領域。棘波之出現頻繁,以散發性為多,有時成群出現。每分鐘記錄通常出現510次,很少間隔一分鐘以上沒出現。

 

治療與預後

(1)    如果發作次數稀少不一定須要藥物,但是發作次數頻繁則可以藥物治療。

(2)    抗癲癇藥物對此類發作之大部分病童皆有良好之效果,經治療後幾年或至青春期,發作自然消失,停藥後又不再發。

(3)    目前較常使用的癲癇藥物有Tegretal, Dilantin, Depakin

 

須要進一步資訊可上網查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澎湖馬公惠民醫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